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中国政府 山西政府 中国水利
        切换到繁体 | 无障碍浏览 | 设为首页 | Rss订阅

        赛典赤·瞻思丁



          

              

          (公元1211-1279年),一名乌马儿,回族人,元代初期一位优秀的政治家。他一生的政治活动,对元初社会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作用。尤其是在担任云南平章政事(官名,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)的六年间,对云南的社会、经济和文化建设都作出了重大贡献。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南行中书省后,派其为云南行省的首任平章政事。赛典赤·瞻思丁在云南6年中,“兴滇之心,事滇之子”兴利除弊,大胆改革,深得民从拥戴。至元16年(1279年),赛典赤·瞻思丁死于任上,送葬群众“号泣震野”。       忽必烈       

        闻讯后,“思震典赤之功,诏云南省臣尽守赛典赤成规。”大德元年(1279年)追赠赛典赤为“上柱国、咸阳王”。

          

        赛典赤出生于西域       布哈拉       

          (今属中亚乌兹别克斯坦)。他的父亲是个小部族的首领。成吉思汗西征时,赛典赤率千余骑归顺,被收为宿卫随同来到蒙古。深受蒙古和元朝统治者的信任,先后在许多地方担任要职,政绩卓着。元世祖统治时期,云南形势一度发生动荡。至元十年(公元1273年)闰六月,元世祖忽必烈任命他为云南行省平章政事。

          

          云南原来地方政权多由当地豪强掌握。赛典赤到任后,进行许多重要改革,并“询父老诸生利国便民之要,博采而力行之”。首先建立各级政权机构。下令原有的千户、万户等武职官员一律不得过问民政。分设路、府、州、县各级政权及各级军事组织。进而清查户田,整顿赋役,整理货币,改建驿站,赈灾恤苦,屯田垦荒,安抚流亡,设立州、县学堂,提倡儒学。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云南地区的全面发展。

          

          在农业上,当时云南不少地方还是刀耕火种,大理、鄯阐(今昆明)附近比较先进些,但作物产量与内地相比仍然很低。为了发展农业生产,赛典赤一方面大力传播北方先进的耕种技术,另一方面积极“经划水利”,提出了“为陂池,以备水旱”的正确主张,决定把开发滇池水利放到重要地位。

          

        滇池北、东、南三面地势平坦,土地肥沃,雨量丰沛,历史上就是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域。西汉末年王莽时期(公元9?3年),益州(郡治滇池县,今澄江西)太守文齐,“造起陂池,开通灌溉,垦田二千余顷”。这是滇池水利开发的最早记载。但滇池地区的水灾历来也很严重。唐初的《括地志》说道,滇池水源广深,往下逐渐变得浅狭,好似倒流,所以叫滇(颠)池。可见滇池很早就有湮塞不畅的问题。四周群山之水汇聚池中,唯一的排水口海口又淤积严重,夏秋多雨季节常常淹没滨池农田,甚至造成上游盘龙江水遭受顶托无法下泄,漫过昆明城墙的灾害。元代以前的三百多年中,统治云南的       南诏       

          和段氏大理国曾“役民夫”修建了春登和云津二堤,以“扞御蓄泄,灌溉滋益”,并设置专门机构管理滇池水利。然而在大理国后期,对东南各地基本上失去控制力,鄯阐城的重要性降低,滇池水利无人问津,连年成灾。

          

          赛典赤经过周密的调查规划,决定对滇池进行大规模地整治。他把整个工程分为两部分进行。一是对海口河的疏浚。赛典赤把久居云南、熟悉情况的大理等处巡行劝农使(官名,掌巡查荒田,劝农垦种等事务)张立道调来昆明,和他的第三子忽辛一起,率领二千多民夫,疏浚长二十余里“正途壅底”的河道,挖开河中的鸡心、螺壳等数处险滩,使滇池水泄量大增,湖面下降,涸出良田一万多顷。二是整治盘龙江等河道。盘龙江流经山区,在松华山谷进入昆明坝子。上游江水湍急,挟带大量沙石,进入坝子后,流速减缓,沙石便沉降下来,使河道宣泄不畅,堤防堕坏,河失主槽。赛典赤亲自组织民夫首先疏浚河床并加固堤岸,然后修渠将昆明东北“邵甸九十九泉”的水引入盘龙江。这样一来,原来因为泉水没有去路而淹没的土地可以恢复,引水沿途还可用以灌溉。接着,又在松华山谷新建了松华坝(或作松花坝),一方面抬高盘龙江水位,分水入金汁河灌溉农田,另一方面在汛期又减少了盘龙江泄量,提高防洪效益。同时,对金汁河进行了扩建,并配造小闸10座,涵洞360个,以利“轮序放水,自上润下”。施工中,还“额立三百六十匹报马,三百六十名看水余丁”,进行工程管理。规定:工程设施“倘遇崩倒水浸,即时飞报上司,挑补修竣,不容怠缓”。这是云南水利工程管理的首见记载。为了减轻上游的洪患威胁,他还在“六河”上组织开挖了12道分水支河,72条地下暗沟等辅助设施,用以分泄洪水。

          

          治理工程历时三年,于至元十五年(公元1278年)全部完成,滇池水利面貌焕然一新,农业生产和昆明等城镇也随之发展和繁荣起来。自那时起,昆明就一直是边陲云南政治、经济和文化的中心。

          

        赛典赤于滇池水利工程完工的次年去世,终年六十八岁。元世祖忽必烈追念他的贡献,封他为咸阳王,谥“忠惠”,并谕令云南官员一切按赛典赤成规,不许擅自改动。并让其子纳速剌丁继为行省长官。大德元年(公元1297年),成宗皇帝又追赠守仁佐运安远济美功臣。各族人民对他也称颂不已,称他是一位“心滇之滇,事滇之事”的好官员,并树立碑碣,永久纪念。

          

          

          摘自《百度百科》

        责编: 袁瑞       2009年03月11日